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

65-《环境化学》课程大纲

发布时间:2018-04-26 17:24

一、 课程名称:环境化学

二、 课程代码:CHEM30275

三、 学时和学分:32学时,2学分

四、 适用专业: 应用化学、材料化学

五、 先修课程:物理化学、仪器分析

六、 使用教材:何隧源等《环境化学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4年,第四版

七、 参考书目

[1] 王晓蓉《环境化学》南京大学出版社,1993.

[2] 陈景文等《环境化学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9.

[3] 戴树桂《环境化学》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7.

[4] Manahan S E陈莆华等译《环境化学》南开大学出版社, 1993.

八、 课程描述

环境化学课程为应用化学专业选修课(限选课),是化学化工专业基础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生产中环境问题的体现,属于交叉学科知识体系。环境化学通过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行为,有效控制或预防环境污染。本课程具体体现为大气、水、土壤(岩石)及生物圈环境化学。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,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特征,具备用化学化工专业知识分析大气及地表水体污染的化学反应规律,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提出合理科学的治理或防止的方法和技术。

九、 教学目标

1. 课程教学目标
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了解环境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;认识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、行为、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过程,掌握环境化学研究各体系时使用的研究方法,牢固掌握环境化学的各圈层天然环境化学及污染化学的主体知识;使学生具备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,并能将化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环境治理的实际中。

2. 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

1)掌握治理水体污染的常见方法的原理,认识各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特点;

2)熟悉大气污染的特点和预防措施;

3)了解土壤污染的测试方法及其预防途径;

4)一般了解生态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。

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,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,培养学生发现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增强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,树立学生的化学思想,养成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。培养将化学化工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技能。

3. 课程的知识贡献和学时安排

章节

知识贡献

能力贡献

学时

第一章

绪论

环境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简介;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

识、记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概念,领会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,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研究内容、方法和发展动态。

2

第二章

大气环境化学

1. 大气层的构成、

大气的组成表示方法及对流层的性质

2. 环境空气的质量

3. 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概要

4. 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发生的迁移过程

5. 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

1.熟悉大气层的结构、主要污染物及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;

2.认识污染物迁移过程的特点;

3.掌握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酸雨及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机理。

6

第三章

水体环境化学

1. 水循环

2. 天然水体的组成和性质

3. 天然水的水质

4. 水体污染

5.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

6. 水处理方法概要及课堂大讨论

1.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、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——解吸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。

2.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,熟悉天然水体的酸碱度及其计算;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及防治措施

3.理解由各类化合物溶解度、PEpE—pH图的在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。4认识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、挥发、水解、光解和生物降解特点。

5.能运用专业基础课知识分析、探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特征。

6.认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金属存在形态及环境危害。

14

第四章

土壤环境化学

1. 土壤的形成及其环境意义

2. 土壤的构成和组成

3. 土壤环境的质量

4. 土壤污染

5. 土壤中的农药及重金属类污染物

6. 土壤环境污染治理方法

1熟悉土壤的组成与性质,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征;

2了解污染物在土壤——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。3掌握土壤的吸附、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

4认识农药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、转化特征、与主要影响因素。

6

第五章

生态环境化学

1. 生态环境的构成和特点

2. 生态环境污染

总结归纳:

污染物质在生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生物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、分布、转化、排泄等过程,污染物质对机体毒性,

重金属和有机卤代物、多环芳烃、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;典型污染物的来源、用途和基本性质

有害废物的判定原则和进入环境的途径;放射性对人体损害的类型和生化机制

1.了解有关重要辅酶的功能;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的类型。

2.熟悉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、放大和积累;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;若干元素的微生物转化;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转化速率;毒物的毒性、联合作用和致突变、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

3.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的简要过程。

4.了解典型污染物的来源和基本性质,掌握它们在各圈层中的基本转化、归趋规律与效应

5.认识有害废物的判定原则和进入环境的途径;了解其中重要的有害化学成分。了解放射性衰变速率、放射性活度和辐射量

4

十、 教学方法

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。通过课堂讨论来适当扩宽课程内容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,让学生主动、自主得了解有关环境化学方面的新知识和环境处理的新技术。

十一、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

平时表现,30%。包括课堂考勤、作业及讨论。

期末考试,70%考试形式为笔考。考试的内容以教学计划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

容为主,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察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大纲制定人:刘成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大纲审定人:向斌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制定时间:2014-06